羊传染性脓疱防治


  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口疮,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致使羊口腔黏膜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常为群发性流行,以春秋发病为多。病羊和带毒羊是传染源。

  症状  潜伏期为2~3天,临床上分为头型、蹄型与乳房型。(1)头型。这是本病的主要病型。病羊唇、口角、鼻或眼的皮肤上散发小红斑,很快形成结节,继而成为水疱和脓疱,脓疱破溃后形成黄棕褐色的疣状硬痂,牢固地附着在真皮层的红色乳头状增生物上,痂块经10~14天脱落而痊愈。少数病例可因继发细菌性肺炎而死亡。(2)蹄型。绝大部分发生于绵羊,在羊蹄叉、蹄冠和系部皮肤上出现痘样湿疹,按丘疹、水疱、脓疱的规律发展,破裂后形成溃疡,若有继发性细菌感染,则成腐蹄病。(3)乳房型。病羊乳房皮肤上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烂斑和痂块,有时发生乳房炎。

  预防  不从疫区引进羊和购买畜产品,进羊时做好检疫消毒工作。保护羊的皮肤、黏膜不受损伤,拣出饲料、垫草中的芒刺;加喂适量食盐,以防羊啃土、啃墙引起损伤。发病时做好环境和病羊的消毒工作。

  治疗  (1)及时隔离病羊,先用水杨酸软膏将硬痂软化,除去硬痂后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2%龙胆紫、碘甘油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每天1~2次。(2)蹄型脓疱则将蹄部置于5%~10%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分钟,连泡3次;或隔日用3%龙胆紫溶液、1%苦味酸液或土霉素软膏涂患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