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常听到一些猪场反映搞过防疫的猪发病了,有猪瘟、有五号病、有传染性胃肠炎等,使人们开始怀疑防疫的效果。我们分析了防疫的整个过程,发现防疫不理想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工作不细致造成的,因为以下几种情况都会影响免疫效果。疫苗稀释后,失效很快,而遇到高温影响更大。疫苗注射时多要求肌肉注射,是因为肌肉吸收快,疫苗很快进入血液,而如果注射到皮下,吸收减慢,效力降低,而如果注射进脂肪,吸收就更慢了,大部分疫苗将失去作用,也就相当于注射剂量不足。生产上给猪注苗时,多采用飞针为主,如果没有足够的熟练程度,没有高明的技术,注射部位很难准确,同一天注射同样剂量,也会出现抗体指数不一的情况。一些猪场强调,仔猪注苗时要抱起,后备猪要用保定器固定后注射,是有道理的。一些资料上介绍,母源抗体可以保护仔猪一定时期的免疫能力,有的十几天,有的二十几天等,但这些只是部分统计资料的数据,而且是比较正常情况下的数据。在生产上,由于母猪自身抗体水平不一,通过乳汁传递给仔猪的抗体也有很大差别,仔猪的免疫抗体也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一些猪场在产仔前段也现猪瘟感染的原因,其中一个猪场因注射疫苗推迟而导致大面积发生猪瘟。在作抗体检测时,发现初产母猪的抗体指数明显低于经产母猪,这样,初产母猪所仔猪的母源抗体也就低于相同日龄的其它仔猪。我曾想过初产母猪在产前三十天左右再次注射一次猪瘟疫苗,这样可增加初生仔猪的抗体指数,可能和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更接近,便于以后注苗时统一进行。4、疾病的影响5、注射部位3、初产母猪的影响8、疫苗的保护力一些疫苗都有明确的有效期限,但这也是有前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如冻干苗需在零下十五度以下,油苗多在2-8℃恒温保存。生产上,许多因素将改变保存环境,如长途运输,开箱取苗,停电等,每一次都会大大缩短疫苗的有效期。所以除尽可能防止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在使用临近失效期的疫苗时,应适当加大剂量,以补充贮存时所引起的部分损失。2、母源抗体的影响疫苗注射后,达到最高抗体指数需要一段时间,随后开始降低,所以疫苗注射一段时间后需要补注。对于灭活疫苗来说,第一次注射后并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需要及时补注加强,一般是在第一次注射后的两周左右,也就是说注射口蹄疫、细小病毒等灭活苗时,不要以为注过一次就完事大吉,否则会是既花了钱又办不了事,还会误导我们的思路。猪在处于应激时免疫力会降低,在免疫系统受侵害时免疫力也会降低。如果猪场出现园环病毒和蓝耳病感染,会引起免疫抑制,以前所做的免疫效果大大降低,常发生做过免疫的猪发病。所以在猪处于应激时或有上述两种病毒感染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或药物预防,以防继发感染引起更大的损失。资料上明确过猪在发病期间不能注射疫苗,因这时的猪处于应激状态,不可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但实际上许多猪场都没有按这个要求去做,有的是不懂,有的是为了省事(因未注苗的猪需要记耳号,会影响其它疫苗的注射计划等),这样这些病弱猪将是受危协最大的群体。我们曾对一些猪场的弱小仔猪进行剖检,不少猪有明显的猪瘟感染迹象(肾脏、喉头、膀胱等有出血点,回盲口附近有纽扣状溃疡等),这就需要怀疑这些猪在注苗时是不是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世上没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更很少一针就能终身免疫的疫苗,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工艺不同,保护力也有差别。选择疫苗时,要选择可靠性大的疫苗种类和厂家,即使是最好厂家的疫苗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保护,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了。所以建议各猪场应进行定期的抗体监测,以便更好掌控猪场的免疫情况。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