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回千山

转过一个垭口,仅容两车的山间公路北侧,一条小河逶迤向东。河北岸,一片漫坡地上,十几排黄色的建筑映入眼帘,四周群山围绕。雪后,山峦上白雪掩映,几缕青烟自鹿舍间笔直冲上云端,其间偶有鹿声呦呦。随行的工作人告诉记者,这就是位于辽阳县马家新村附近的麋鹿的新家。  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贯休在诗中写道:“何日相将去,千山麋鹿群”。千山,指的正是现今的位于辽河流域的千山山脉。周围群山环绕,恰是千山余脉。郭耕说,千年后,麋鹿重回千山脚下,再现唐诗描述的盛况,可谓意蕴悠长。  细心!鹿舍消毒了四五遍  下午两点,距离麋鹿的预计抵达时间还有两个小时,鹿舍里已是一片繁忙。因为麋鹿的到来,整个鹿场里充满了兴奋的因子。  给新来的20只麋鹿准备的鹿舍有两间,每间面积在600平方米左右。工人吴师傅正忙着为鹿舍消毒:“昨天就消毒了,到现在差不多消毒四五遍了。为什么?我养了20多年鹿了,还不知道这个麋鹿长得是什么样呢!听说这个种群多少年前就没有了,现在我们这儿就要有了,能不兴奋吗?”  据工人介绍,这里平时是谢绝参观的,主要也是为了防止带来传染病。  鹿舍的一角,一口大锅里盛满了清水,下面是篝火。“麋鹿最少不了的就是水,如果下面不点火,一夜水就结冰了,所以必须点着火,但是水温还不能太高,要保证鹿随时能喝到水。”  两个鹿舍,将分别用来圈养公鹿和母鹿,因为公鹿母鹿不能在一个鹿舍里养。  吴师傅告诉记者,目前鹿场里有2000多只梅花鹿、马鹿,还有引进不久的几头野驴。  厚待!为麋鹿准备三千斤草料  几个工人正在用手推车将一捆捆草料堆在鹿舍的栏杆边,天气很冷,但是工人们头上却冒着热气。半人高的草料堆,差不多有三千斤。  “20只麋鹿,吃得了这么多的草料?”  吴师傅搓着手笑:“是有点多了!”  鹿舍北面的空地上,一个工人正在用铁锹将玉米粒装进口袋。  为了迎接麋鹿的到来,技术员也早准备好了麋鹿到这里来的第一顿晚餐。  吴师傅介绍说:“麋鹿不吃精饲料,要吃粗饲料。草料最爱吃紫草苜蓿,为了保证麋鹿健康,我们还专门配了套餐,包括玉米、谷粉、豆饼和盐。”  为了饲养好麋鹿,鹿场此前还特地从铁岭西丰高薪聘请来一位专家,专门照顾麋鹿。这位专家和鹿场的另一技术员此前还专门去北京进行过短期培训,收集了大量的麋鹿驯养方面的资料。用鹿场总经理马力的话说,就是“非常有经验。”  露脸!公鹿挺帅是个双眼皮  16时50分左右,运送麋鹿的两辆卡车,在历经20多个小时的跋涉后,终于抵达鹿场。  工人们在卡车车厢前,用草料搭成一座“楼梯”,在“楼梯”与车厢衔接处,工人们还细心地用草料填实,以防别上鹿腿。而从车厢到鹿舍之间更是撒上了麋鹿爱吃的草料,希望麋鹿们能一路吃着走进新家。  “麋鹿胆子小,车厢打开后,千万不能站在前面,甚至不能露头,不然它不会走,更不能开闪光灯。“郭耕嘱咐着兴奋不已的记者们。  车门打开,最靠近车门处,一只雄壮的公麋鹿趴在车厢板上,头高昂着,一对鹿角更显威武。不过,那双水汪汪的眼睛却显得很多情,尤其可爱的是,那双眼睛竟然好像是双眼皮。  “看啊,它的角分了三个叉,比马鹿的鹿角还大。”一名工人惊叹着。  一头公鹿迈着优雅的步子,走出车厢,身后,十几只母鹿跟着纷纷走下车厢。看着麋鹿漫步进准备好的鹿舍,郭耕和马力的脸上绽出了笑容。  遗憾!死去的可能是个妈妈  可是,在车厢最深处,一只趴着的麋鹿却始终没有走下来。一名工人走进车厢,随后向车下喊:“这只麋鹿好像死了。”  郭耕和马力急匆匆地登上车厢,两名技术员也抢着冲进车厢……死去的是一头母鹿。北京一家媒体的女记者忍不住红了眼圈:“运来的母鹿里,有的是怀孕的,但愿这只没有!”  郭耕心里也不好受:“运输时间太长了,从昨天下午2点多装车,到现在二十五六个小时了。这么长时间的运输,以前从来没有过。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确实难以避免。”  最后下车的三只麋鹿,有点倔。而一位摄影记者打开了闪光灯,更是让两只敏感的麋鹿受惊不小,匆忙中从车厢上一跃而下,幸运的是,两只麋鹿都安全“降落”。  夜色完全黑下来的时候,麋鹿们都住进了新家。  郭耕说:“看起来它们是有点蔫,但是不用担心,在这种气温下,麋鹿生存一点问题没有。主要是在长途运输后,麋鹿都有点疲倦了。等过两天再来看,它们那精神头就不是这样了。”  本报记者高寒冰  驯养者说  “一定把这个物种繁育起来”  麋鹿回家,用辽宁省辽阳呈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力的话来说,就相当于华侨回家,他们一定会照顾好。  马力说:“我们与北京方面的合作去年就开始了。为了保证麋鹿迁移到这里,我们做了大量努力。办麋鹿驯养繁殖许可证、办检疫证等等,同时还要建立一个适应麋鹿生存的生态环境。”  “麋鹿不怕低温,但最重要的是要有适合他们成长的湿地环境,再有就是一定要有宽阔的空间。麋鹿生存、繁殖,必须要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进行,而我们可以提供这样良好的生存环境。”  马力表示,对于他而言,驯养繁殖麋鹿是一种责任:“麋鹿原本是中国独有的野生种群,但是被抢到外国去了。国家强大了,麋鹿又回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定要把这个物种繁育保护起来。”本报记者刘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