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中的效应原理

“木桶效应”畜禽饲料中的氨基酸必须有合适的种类和比例,这就好比用木片箍木桶,木片的大小、长短都不一致,若把它们任意拼合在一起制成水桶,那么,这个木桶盛水量的大小只能由最短的那块木片决定,过长的木片反倒成了浪费。这就是“木桶效应”。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在配制饲料配方时,要充分考虑畜禽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和饲料中氨基酸的含有量,配比出最为合适的比例,达到最优化利用效果。
  “公畜效应”在公畜与母畜分别饲养的畜群里,于发情季节到来之前,选择性欲旺盛的公畜放入母畜群中,能很好地刺激母畜,使其提前发情。这就是“公畜效应”。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及时进行发情诱导,防止母畜发情延迟和不发情,更好地提高繁殖率。生产上,也可利用这种效应原理,鉴别母畜是否发情,方法是:用布包将公畜腹部扎好,放入母畜群中,若发现有母畜接受其爬跨,即可证明已发情。
  “定位效应”家养的肥猪或母猪,有的特别懒,在食槽边吃完食后,倒头便睡,排粪排尿也在窝边,很不利于管理。如果在小克郎猪时期,注意利用条件反射原理,训练其定点睡觉,定点吃食,定点排粪尿,就可以形成“三角定位”的良好习惯,产生“定位效应”,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搞好疾病防治。
  “去势效应”去势就是摘除或破坏掉畜禽的性腺,包括卵巢、子宫角和睾丸。去势后的动物体内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副性腺逐渐萎缩,不再有性行为和性欲,变得温驯安静,既便于管理和使役,又能有效提高生产水平,改良经济性能,同时,畜禽去势后,肌肉的腥膻味减轻了,口感更好。另外,幼龄母畜去势后,骨骺的成熟期延长,长骨长得更长,个体长得更大。这就是“去势效应”。根据这一特点,作肉用的畜禽,如果条件许可,都可以及时作去势处理。
  “动力定型”效应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畜禽能够精确地辨识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能作出合适的调整,使机体的活动高度适应内外环境的规律性变化,保持健康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动力定型”。“动力定型”的建立和巩固,依赖于固定的饲养管理制度。如果饲养管理制度经常发生剧烈的变化,畜禽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就会因过于紧张而发生功能故障,导致各种生理活动发生异常,使畜禽处于疾病状态。饲养制度突然剧烈改变,会引发消化道疾病;气候的骤然变化,会使生产性能下降或引发呼吸道疾病等,都是由于原有的“动力定型”被打破的缘故。
  “怀孕效应”母畜怀孕后,变得十分安静和温驯,采食量增加,饲料利用率增高,肥育效果明显,这就是“怀孕效应”。利用“怀孕效应”,可以给即将淘汰的母畜配种后进行强度育肥饲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