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池中生态布局和环境布局的前提下,首先要考虑的是水体微生态的平衡及这一平衡在时间上的缓冲力度。本技术不采用人为超自然用药物给水体消毒的方法,而是采用生态净化养水、生态练苗等方法,保证水体的微生态平衡。以下简单介绍投苗前的准备工作。
(1)、净化养水。先将池中杂草、污水除去,爆晒3~4天。5天后注入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清水,将全池淹没。养水5天后,测水体和底泥的气味、PH、悬浮物、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并做记录。如果所测水质与饲养标准差距太大,则应立即将池水放掉,并注入新水重养重测;如果差距不是太大,则可在池水中洒入:“5409”融合菌液继续养水3~5天(根据气温,水温高则日期短,反之则长),再测水质,直至符合要求且益生微生物丰富(可镜检)、缓冲力度较强(可持续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为止。正所谓“水产养殖,养水为本;水之要素,平衡为先”。
(2)、生态练苗。引进的鳅苗对新环境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这就需要通过生态练苗而引起的病亡率高达70%。这也是泥鳅养殖效益长期处于低谷的原因之一。
① 静置缓部。鳅昔引入后,千万不要立即投入养殖池。宜先准备一较宽的容器,置于光线较暗且特别安静的地方,然后立刻将鳅苗缓缓倒入其中,并测量水体温度。将养殖池内的水取出少量,调节水温,使之达到所测定温度后缓缓加入鳅苗容器内。第1次加入量不得超阶级过鳅苗容器内的水量。半小时之后,再测量容器内水温,再次从养殖池中取水,调节水温使之与容器内的水同温,并缓缓加入鲧苗容器内。加入量为第1次的1倍。然后人员远离容器,静置4小时候左右,让泥鳅逐渐恢复自然状态。此时可远距离观察,如果说发现有肚皮上翻等异常个体,则应悄然靠近后迅速用小抄网将其捞出,反复数次即可除去病残者。
② 菌化静养。 为了杜绝病菌 、病毒等致病因子的带入, 须对引进鳅苗进行菌化处理。方法是将“5409”融合菌液倒入鳅苗水体中,使浓度达到50毫克/升。4小时(20℃时)后,镜检可发现大量的益生菌且大量有害病原体被裹絮化,进入菌化静养的练苗阶段。容器内的水温变化将与自然温同步。练苗时间一般为1-3天,可根据在准备 情况自定,时间过长则应注意更换菌化水。
(3)脱菌及再菌化。脱菌实质上是一种进一步“消毒”的措施。经过菌化练苗的泥鳅,活力将得到恢复,且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强。但是,由于某些病原体潜伏期较长,微生物的竞争作用一时很难将这类病原体原体消灭掉,务必进行一次较彻底的脱菌处理,以期最大可能地消除隐患。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措施对于控制处来疫情和从要本上防病治病均有显着的效果。其方法如下。
①脱菌剂的配制。脱菌剂是湖北省当阳市实用技术研究所以试验确立的一个实用验方,能很好地除掉鳅苗体内外表层的微生物和一些脏物质,以杜绝病原体被带入养殖池。
配方:食用碘盐500克,七叶胆皂甙粉30克,五倍子80克(加250毫升水煎至沸腾),绿茶浓汁5000毫升。
配制:将碘盐置入绿茶汁中加热溶解,同时加入五倍子药液拌匀,待其冷却之后拌入30克七叶胆皂甙粉,则可以500克七叶胆藤用温水泡制的药液代替。
②脱菌及菌化静养。将所制脱菌剂对入40升的清水中搅匀即成脱菌液.将鳅苗从菌从菌化水中捞出投入脱菌液中,鳅苗因受到刺激和感到不适而剧烈蹦跳1-2分钟后进行观察,可发现水体中出现众多团关絮化物,这便说明脱菌剂的浓度偏大,可适当对入清水稀释。由于不同大小的鳅苗耐药力有差异,所以最好事先以少量鳅苗进行试验,调整合适浓度后再行脱菌.原则上以鳅昔剧烈蹦跳1~2分钟即可静下来为宜.脱菌过程10~15分钟即可.然后将鳅苗转入新配制的菌化液中进行4-8小时垢菌化静养,使体内外微生态重重新恢复平衡.此时应将悬浮着众多絮化杂菌、脏物废脱菌液进行来源灭活处理后倒置他处旱地。在菌化静养中,可以观察到泥鳅苗的健康状况及其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地可将病残者淘汰掉,以利于以后的胡序化管理。菌化静养的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最长可达10天左右.在炎夏高温季节,时间不宜太长,并须注意更换菌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