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带着‘洋大豆’大举进入,已基本控制了我国大豆加工业,使我国原本充满生机的大豆加工企业在两年间节节败退,大多处于休克和破产状态。这样下去,不仅危及我国几千万豆农的生存和大豆产业的发展,还将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谁来拯救我国大豆产业?”说起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忧心忡忡。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国内独资规模最大、加工国产大豆最多的企业,年加工能力为550万吨。九三油脂近年来每年加工国产大豆300余万吨,其中黑龙江大豆为200万吨,约占这个省总产量的1/3,在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纷纷被外资掌控之际,成了国产大豆“孤独的守望者”。
“跨国公司已基本控制了我国大豆加工业”
汤富 摄 田仁礼介绍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大豆加工业,使我国大豆总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目前约为7000万吨,实际加工总量约为3500万吨。我们从行业内部调查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仍在开工的97家成规模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参股的企业年加工能力已占全国大豆总压榨能力一半以上。
进入我国市场最快的是美国的ADM、新加坡的Wilmar,还有嘉吉、邦基、来宝等大公司。如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邦基收购了山东日照油脂厂、菏泽油脂厂等企业;嘉吉收购了华农集团东莞油脂厂、广东阳江丰缘集团等企业,还在南通新建了年处理30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来宝收购了广西钦州大洋油脂厂;新加坡丰益集团分别在山海关和青岛新建了年加工150万吨和12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
田仁礼说,我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豆买家,现在大豆又是买方市场,可我们却拿不到定价权。这些跨国公司已基本控制了我国大豆加工企业,他们实际上已剥夺了我国企业的话语权,拿到了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大豆进口权和定价权,使进口大豆得以大举进入。
我国年产大豆1700万吨左右,需求在3500万吨左右,需要进口是不争的事实,但进口应有总量和节奏的控制,而目前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04年,我国进口大豆2023万吨,是当年国产大豆的1.27倍;去年进口2650多万吨,是当年国产大豆的1.6倍,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1/3;今年上半年国产大豆销售困难,而进口总量同比却增加15%,达到1400万吨。
“现在我国大豆产业的外来投资者大都是跨国粮商,他们投资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以销售‘洋大豆’为前提的。”田仁礼说,这些跨国粮商在我国大豆加工业或独资或参股经营,参股但一般不要求控股,如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购权。这说明跨国粮商并不想利用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来赚钱,更不想冒大豆加工业的风险,只是想通过参股来获得进口大豆的话语权,把我国大豆加工业作为变现国际贸易利润的一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豆企业不可能因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而做大做强。
田仁礼认为,这些跨国粮商与其说是来投资,不如说是来抢占中国大豆消费市场,消灭竞争对手,进而垄断中国大豆市场。这个问题现在看一家跨国公司并不明显,如果把几家跨国公司放在一起,我们就会感到问题极为严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只看一家跨国公司占有多少市场份额,更要看我们手中还剩多少份额。现在中国企业还保留着一些股份,但这只是一种象征,并没有多大意义,这种状况与当年美国垄断印度胡椒业的过程极为相似。
“现在加工国产大豆越多,企业就亏损越多”
田仁礼谈起加工国产大豆面临的艰辛颇感尴尬。他说,目前企业加工进口大豆具有仓储成本低、批量大、信用证结算、质量均一、运距短等优势,而加工国产大豆却有三个明显劣势:
一是产区大豆加工企业流动资金成本高。在大豆产区黑龙江,企业要达产,必须一次性储备一个榨期的原料,平均储备期为六个月,因此流动资金每年只能周转两次,按现行贷款利率算,每加工一吨大豆约需支付银行利息70元。所以目前国内大豆加工企业90%在沿海,他们加工一船进一船,年资金周转率在八次以上,每加工一吨大豆财务成本20元足够,两者相差约50元。
二是产区大豆加工企业收储成本高。在国内收购大豆,需面对千家万户,原料到达厂内需包装、运输、储存等费用,每收购一吨大豆约需收储费用75元。在沿海,每吨大豆到达车间的费用不足25元。
三是我国大豆产业竞争的起跑线在沿海,黑龙江大豆运到沿海地区每吨要增加约70元的运输成本。
田仁礼说,以上三项合计,企业加工黑龙江产区大豆要比加工进口大豆每吨增加170元左右的成本。九三油脂每年加工200万吨黑龙江大豆,要比用进口大豆增加成本3.4亿元。现在谁加工国产大豆越多,谁就亏损越多。目前东北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部停产或破产。
田仁礼还谈到了企业目前收购国产大豆面临的税收难题。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粮食加工企业收购农民的粮食,进项税抵扣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13%”。在黑龙江收购大豆半径一般是200公里,多数农民只能通过粮食经销商把大豆交到工厂。但税务部门不能把粮商视为“农民”,企业若上门收购面对千家万户成本太高,若收粮商的大豆则无法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还有偷税嫌疑。在沿海,进口大豆增值税发票一船一张,非常方便。这样,谁还愿意加工国产大豆呢?
谈到九三油脂的经营现状,田仁礼一脸无奈:“为了企业生存,我们在大连和天津建了加工进口大豆的分厂,以弥补在黑龙江大豆产区五个分厂的巨额亏损,但现已难以为继,如果国家不在政策上支持,我们也只能关闭产区的分厂。”
田仁礼说:“目前ADM、嘉吉、邦基、路易达孚等跨国公司纷纷向我们提出合作意向,但条件是必须把产区的分厂分离出去。如果我们与之合作,我国大豆市场90%以上都将受制于人。”
“我国大豆产业一旦衰退,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前景,田仁礼十分担忧: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大豆行业的低成本扩张还在继续,他们认为,现在进入我国大豆市场时机已到。特别是ADM、嘉吉、邦基等几大公司收购了我国大豆领军企业之后,其它跨国公司反应强烈,他们谁都不想减少在我国的市场份额,所以并购之风愈演愈烈,如此下去,我国大豆产业前景不堪设想。
他说:“现在农民‘卖豆难’已出现,豆贱使农民苦不堪言,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已明显萎缩。这样发展下去,我国大豆种植业也将面临致命打击。”
田仁礼认为,一旦我国大豆产业衰退,当我们完全依赖进口大豆时,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绝不会这么便宜,甚至跨国公司将会限制对我国出售大豆。大豆加工企业的主产品豆粕是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如果大豆原料受控,势必带动下游养殖业成本上涨,进而影响城乡农副产品价格,危及整个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企业为追求利润而使用进口大豆无可厚非,但作为国家必须考虑大豆这个民族产业的发展,考虑几千万豆农的利益和国家的粮食战略安全。
为此,田仁礼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建立对外联合采购机制。尽快形成一个或几个大豆采购同盟,调控大豆进口数量、节奏和价格;对进口大豆采取全国统一招标制,以限制跨国公司对我国进口大豆价格的垄断。
反倾销反垄断。现在进口大豆已对我国大豆产业和农民造成了严重伤害,大豆加工企业已连续两年出现巨额亏损,豆贱伤农已使大豆种植面积锐减。如果我们具备了反倾销条件,商务部应对此立案;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加工国产大豆,可按企业加工国产大豆比例确定其进口总量,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给予补贴或减免税政策。
完善外资并购政策。由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外商并购投资项目导向政策和核准管理办法,建立多部门联合审查机制,严格大豆压榨项目的审批。同时,限制跨国粮商进入期货市场。把大型粮油加工企业视为国储库,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如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收储给予补贴,豆粕运输按粮食管理等。同时,对中小粮商交到加工企业的粮食视为农民销售,允许企业抵扣进项税。
背景链接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和黄淮海地区有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是世界上最适宜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我国也是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种植国。1995年以前我国是大豆出口国,1996年以后成了大豆净进口国;从2003年开始,我国已连续三年每年进口超过2000万吨;2005年我国大豆进口达2659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3。进口的大豆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货源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