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六成秸秆变废为宝


   人民日报济南7月4日电记者何勇报道:日前,记者在山东小麦主产区看到,联合收割机轰隆隆作业,麦粒进仓,麦秸被粉碎撒播在田间,成为有机肥。往年夏收时“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景象基本不见了。山东农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山东60%以上的秸秆变废为宝,农民为此每年增加收入10亿多元。

  山东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总量达7000多万吨,其中玉米秸秆3200万吨。为了省事,过去农民对秸秆大多一烧了之。如今,山东把秸秆综合利用当作一个大产业来抓,已探索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免耕、秸秆收获还田、秸秆青贮、秸秆颗粒饲料加工、秸秆气化、秸秆栽培食用菌、秸秆有机肥加工、秸秆工艺品加工8种综合利用模式。

  在山东的一些奶牛养殖区、蘑菇种植区,玉米秸秆成了抢手货。临朐县养殖奶牛3.5万头,吃掉28万亩玉米秸秆。养殖户将玉米秸秆粉碎后贮存到青贮池,奶牛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饲料。不少地方还利用秸秆养殖蘑菇,发展秸秆气化站,代替液化气。

  山东还力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专家测算,全省作物秸秆中含氮、磷、钾等营养,相当于山东目前化肥施用量的1/4。秸秆还田可使土地“三增”、“三节”,即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持水能力,粮食增产5%;节水10%以上,节肥20%,每亩节省机械作业支出费用30元。

  秸秆综合利用使农民发了“秸秆财”,农村环境大为好转。全省有60万农民从事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且以平均每年2万人的速度递增。国家有关部门运用气象卫星对山东秸秆焚烧最近的监测情况表明,山东夏季焚烧火点数同比减少33%,秋季减少5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