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新型青贮机械化技术在京演示

  2001年9月17日,在北京市农业局召开的北京市“三秋”工作会议中,北京市农业试验鉴定总站在顺义区大孙各庄镇薛庄集体养殖场演示了两项新型青贮机械化技术:小型裹包青贮技术和大型袋式灌装青贮技术。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刘亚清、李继扬及有关处室领导,各区县农业局、农机局领导,相关新闻媒体单位记者观看了两项新技术的演示情况。

    这两项技术是我站为适应京郊种养两业结构调整,促进京郊养殖业大发展,根据北京市农业试验鉴定总站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北京市财政和北京市农办的资助下从国外引进的。“小型裹包青贮”技术,是将收割好的新鲜牧草,玉米秸秆,稻草等各种青绿植物揉碎后,用打捆机高密度压实打捆,然后用裹包机把打好的草捆用青贮塑料拉伸膜裹包起来,创造一个最佳的密封、厌氧发酵环境。3—6个星期,最终完成乳酸型自然发酵的生物化学过程。另外,“袋式青贮”技术,特别适合于玉米秸秆,牧草,高梁等的大批量青贮。该技术是将秸杆经切碎后,采用袋式灌装机械将秸秆高密度地装入由塑料拉伸膜制成的专用青贮袋,在厌氧条件下,实现青贮。此技术可青贮含水率高达60—65%的秸秆。一只33米长的青贮袋可灌装近100吨秸秆。灌装机灌装速度可高达每小时60—90吨。

    这两项新技术较传统窖贮技术有如下优点:青贮饲料质量好、粗蛋白含量高,消化率高,适口性好。损失浪费极少,霉变损失、流液损失和饲喂损失可减少20—30%。保存期可长达1—2年。不受季节,日晒,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可在露天堆放。储存,取饲方便。节省了建窖、维修费用、建窖占用的土地和劳力。

    虽然这两项新技术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由于其相关技术设备尤其是关键性技术设备进口价格昂贵,使得将这两项技术在京郊广泛推广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北京市农业试验鉴定总站将对国外相关技术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力争早日实现国产化,降低其使用成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