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条件
1. 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青藏高原地处我国西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气候最冷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包括西藏全部、青海大部、甘肃甘南以及祁连山山地东段、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共157县(市、区)。这是一个由海拔4000~6000米的若干高大山岭和3000~5000米的许多台地、湖盆和谷地相间组成的巨大原体。
喜马拉雅山耸立在西南边境,昆仑山与阿尔金山、祁连山雄峙在高原北缘,中间有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昆仑山及其山系的可可西里山、巴彦喀喇山、布尔汗布达山、阿尼玛卿山等横贯全境,东部有横断山脉和大雪山等,众多的高山构成了青藏高原的明显骨架。
藏北、青南是整个高原的主体,海拔多为4500~5000米以上,呈高原湖盆地貌,山势平缓,丘陵起伏,湖盆开阔,相对高差不超过300~500米,多为天然草场。
藏北高原以南,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通称藏南;其北部是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有一连串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原,西高东低,海拔多在4000米以下,是西藏重要的农业区。谷地以南至边境高原和山地,山腰、山麓有良好的牧场。
西藏东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为高原峡谷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深谷组成,山地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势平缓;南部海拔400米以下,山势陡峻,由于江河急湍的下切作用,山顶与谷底高差自北向南逐渐增加,可达2500米。高山宽谷相间,生物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雪峰林立,高山顶部积雪常年不化;山腰阴坡森林、灌丛密布,林间草地甚多;河谷是四季常青的田园。该区是青藏高原的边缘,由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的地带,也是仅次于东北林区的我国第二大林区。
青海西北部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底部海拔达3000米左右,多沙漠、戈壁、盐泽。柴达木盆地以东,是环青海湖及甘南高原,是良好的牧场。
2. 气候条件和光热水资源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寒夏凉,日照长,太阳辐射强,降水少。整个气候寒冷干燥,冬长夏短,空气稀薄,少雨多风,年温差、日温差都较大,无霜期短,多雷暴和冰雹,大风日数多,动植物生态环境严酷,但藏东、川西一带降水较多,河谷地温暖湿润,半山温凉,山顶寒冷。本区大致上由南往北,由东往西逐渐变冷变干,柴达木盆地气候更加干燥,但盆地内部海拔低又稍温暖。本区气候特点主要是:
第一,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西藏拉萨年总量为191千卡/厘米2,青海为140~180千卡/厘米2,青海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总辐射量的分布以柴达木盆地最高,南北居中,东部最低,省内最低的久治(140千卡/厘米2)比纬度相近的南京(117千卡/厘米2)多23千卡/厘米2。
全区光照充足,高原腹地年日照时数多在2900~3550小时,柴达木盆地多在3000小时以上,藏南、藏东、川西河谷暖温地区约1630~3020小时,而3500米以上的山原湖盆地带为2270~3200小时。丰富的光能资源对牧草的生长发育以及实现高产,都是十分有利的因素。
第二,气温低,日较差大。年平均气温-5~12℃,1月份平均气温-18~3℃,7月5~21℃,极端最高温度35.5℃,极端最低温-46.4℃。藏北、青南一年中约有半年封冻,几乎无绝对无霜期,其它地区无霜期多不足30天,但藏南谷地约有120~150天。全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随地区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藏北、青南、祁连山地为最冷区,柴达木盆地次之,藏南、藏东、川西、滇西北又次之。
日较差大也是本区气温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青海全省平均日较差12~20℃,最大日较差25~34℃,而年较差相对较小,只有20~26℃。冷凉的气候,较大的日较差,有利于农作物形成大穗大粒,并延长了牧草绿色体寿命。西藏的情况和青海类似,藏北羌塘部分地区最大日较差可达40℃。
第三,降水少而集中,分布不均。全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浓密高达2000毫米以上,而柴达木盆地冷湖仅15毫米,大部分高原地区降水量100~200毫米,山区较多。降水量在季节上也不均衡,多集中在6~9月。
本区降水量虽少,但河流湖泊众多,河区在本区东南为外流区,西北为内流区。青南高原为江河源头,雨雪较多,蒸发较弱,地面平缓不易排水,形成许多湖泊、沼泽。藏北和青南高原,有内陆河300多条流经此间,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多不能外泄,形成大小湖泊2000多个。环青海湖地区多为优良的天然牧场。东南部外流区的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和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等,这些河流的上游水力资源丰富。
第四,小气候资源丰富。虽然本区海拔高,气温低,生长季节短,但不少地方由于高山纵横,河流深切,形成了很多相对来说比较温暖的河谷盆地。这些小气候区,周围环山,气温较高,降水略丰,很适合种植业的发展。如青藏高原玉树县结古地区,海拔为3700米,年均温2.7℃,降水430.5毫米,河岸坡地广种青稞、油菜、洋芋,而同样海拔高度的滩地种燕麦都不保收。由于小气候的影响,各类作物的种植上限也比较高,春小麦可达3600米,油菜可达3900米。
第五,风灾、雪灾、雹灾、沙暴日数多。大风日数多以春季最多,约占全年的40%~60%,八级以上大风日数最多的是沱沱河,为125天;曲麻莱全年平均大风日138.6天,沙暴日数13.2天,冰雹日数20.3天,最大风速26.3米/秒。1985年10月青南江河源一带大雪灾,给
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 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
全区土地面积228.3万平方千米,合2.283亿公顷,人均47.27公顷,平均每平方千米2.5人,比全国人均土地数高出约43倍。草原面积1.33亿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15亿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3%。耕地面积73.3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0.34%。林地0.092亿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1%。另外,高山寒漠、冰川雪峰等占总面积一般略小,尚未开发。
本区土壤以草甸土和草原土为主。主要有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土。这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的高达10%以上。但因气温低,不易分解,速效肥分反而十分缺乏。此外,还有高山漠土、寒冻土,在藏东川西还有沼泽土、黄棕壤、褐土、黄土等。柴达木盆地则主要为荒漠土、盐土。
二、当家草种
老芒麦、披碱草、燕麦、大麦和中华羊茅。
三、优秀草种
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红豆草、白三叶、沙打旺、冷地早熟禾、草木樨、毛苕子、箭筈豌豆、糙毛鹅冠草和星星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