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条件
本区位于长城以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与黄海,包括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山东省全部及江苏省北部地区部分、安徽省淮北地区部分。其北部为燕山,西部为太行山,中北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东南部为胶东低山丘陵。全区除山地外,为我国最大的冲积平原,即“华北平原”,系由黄淮海三大水系冲积而成。燕山、太行山,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自山麓向滨海自西向东、向南倾斜,平原海拔多在100米以下,低于50米的占绝大部分。本区平原地势平坦,水土条件较优越,不仅利于农耕垦殖,对于发展农区
畜牧业及多种经营,振兴经济,还有较大潜力。
气候属暖温带,年平均气温6~14.5℃,≥10℃积温4000~4500℃,无霜期145~220天,除北部山区外,可以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年降水量500~850毫米,降水量适中,但季节分配不均,春季雨水较少,只占全年的10%左右,夏季雨水集中,约占全年的70%,且变率大,常形成春旱、夏涝,对生产不利。年均日照时数2200~2900小时,是全国光能资源丰富区之一,年辐射量120~146千卡/厘米2,高于长江流域。
本区山地多棕壤,低山丘陵及山前平原多褐土,低平原及滨海、湖淀周边多潮土、碱土、沙姜土、水稻土,故河道及河流两岸为砂土。山麓平原一般径流通畅,土地肥沃,尤以京广、京山沿线生产水平较高。低平原则受旱、涝、碱、薄威胁严重,土壤有机质一般含量低,多小于1%,有的仅0.6%,有效磷含量普遍小于20ppm,甚至小于10ppm,土壤结构变坏,所谓“死板凉瘦”。尽管有灌溉条件,农业生产水平也不高,为低产区,迫切需要增施有机肥料,进行土壤改良。
二、当家草种
紫花苜蓿、玉米、高粱和黑麦。
三、优秀草种
沙打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小冠花、百脉根、三叶草、鸡脚草、多年生黑麦草和草木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