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亿只鸡种类各异ERP如何随鸡应变


  听到“养殖规模亚洲第一,养鸡、养猪等方面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企业,广州人吃的鸡中,每三只就有一只是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温氏鸡’”,人们想象中的温氏集团是一个现代化的超大型养殖场。

  但是当来到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却发现这里没有一排排高大宽敞整齐的养鸡房间,也没有嘈杂的万鸡争食的热闹场面,只有几栋温氏集团的小楼坐落在一片青山绿水中,好象来到了世外桃源。

  那么,温氏是如何管理分布在13个省的分公司,实现鸡的年产量4亿只、猪的上市量95万头、牛奶6千多吨,销售总额超过60个亿的惊人数字?他们有什么管理的秘密?

  公司+基地+农户

  “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 这是在温氏集团会议室悬挂的一幅草书墨迹。温氏集团副总裁黄松德说,这也是温氏集团能够维持20年健康发展的最根本秘密。

  24年前,温氏由8户农民在温北英的带领下,每户拿1000块钱,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起来。当时,温北英淳朴的指导思想就是,这个企业办起来,所要创造的效益不是某一个人的,应该所有参与劳动的员工共同拥有。

  公司成立了之后,1995年以前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1995年至2000年每年以50%的速度发展,2000年以后每年以30%的速度发展。尽管公司一直没有上市,但有将近8000人拥有公司的内部股权,都是公司的主人翁。

  温氏之所以能够坚持这样的信念,是因为温氏坚信,一个人的富裕不是幸福,让利益相关者都获得好的收入,才能长久地发展。

  温氏集团迅速发展的另一个秘密就是公司坚持实行的 “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养殖模式。温氏集团以养殖业为核心业务,兼营上下游的饲料制造、肉制品制造、乳制品制造、兽药及疫苗制造,形成产业链一条龙服务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

  生产上包含了种苗、饲料、药物、技术、销售、生产6个环节,其中肉鸡养殖这个环节是通过农户或专业户来承担,而各个养殖公司独立承担一个饲料生产。一个是种鸡生产,把鸡苗给孵化出来,把鸡苗给农户养殖,农户养大的肉鸡,由公司收购,负责向市场销售。这样集中了各项生产要素,实现了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如果没有公司的支持,一般的农户养100只鸡销售都很困难,而温氏农户养鸡平均一批5000只以上,一年养三次等于15000只左右,2005年平均每一个农户有2.1万元的现金收益。这种方式能够带动农户迅速摆脱贫困,而且不用离开家乡和土地,所以,“公司的+基地+农户”这个模式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
  但是,随着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13个省,农户们每天都要领鸡苗、领饲料等,每天发生大量营业记录,怎样对他们实现有效管理?

  虽然温氏集团有1500多名大专学历以上的员工,有80多个硕士、十几个博士,但都集中在疫苗、生物研究等领域,更大的生产管理是针对温氏在全国的3万多农户。

  1991年,前董事长温北英就告诉大家,公司必须有计算机管理,当时公司的营业额不到100万元人民币,而购买计算机就用了17万元。而且,温氏用计算机并不只是数据计算这么简单,而是规模、处理的方式格式化。

  “ERP针对是经典工业化的、标准化生产,而我们是一个农业企业,不可能照搬别家的ERP,也不可能全盘引进某个软件。温氏这种公司+农户的养殖管理模式不管是国内外哪个ERP厂商都没法解决。”华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系的严教授说。

  严教授是温氏的IT顾问,“但是ERP的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却值得我们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吸收,使我们系统能够更好的实践企业决策者的管理意图。”

  首先是实现信息化对农户的管理,农民中大部分是初中毕业水平,如果没有规范的格式,不可能按照规范去做。现在温氏全部用计算机进行规划,告诉农民怎么样的鸡达到标准,肉鸡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农民只要照基本格式去做。

  全国现在有60多个分子公司,3万多农户,在养殖过程中每天都要拿饲料、疫苗等等,而且不同的品种要拿不同的东西和规定用量。例如肉鸡,最基本的单元是养户,种鸡是一个鸡群和一个基本单元。温氏对每一个养户每一次领的疫苗,及以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首先在电脑上有完整的记录。每一个养户,而且是每一群鸡,都有完整的记录。

  第二,要根据鸡群档案对整个生产过程做出匹配,需要多少饲料,哪一天需要什么疫苗,哪一天有多少可以上市,整个生产计划有一个管理。

  第三,要利用计算机管控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所以从计划的角度,信息系统提供这样的支持,有一个系统的分析,养户养完了之后结算,有很多的财务的指标,成本计算等等,而且对不同公司、不同品种、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生产技术指标和财务指标要进行计算,然后给领导提供决策或者是发现问题。

  可以说,如果没有计算机系统,不可能实现养殖的企业化大生产。现在,通过IT系统,严格控制肉鸡(猪)的养殖质量,能做到饲料专用、喂食合理、养期固定、肥瘦适中,到饲料、种鸡、肉鸡在公司或农户的情况进行全程跟踪。
  现在,温氏集团每天要销售130万只鸡,约占全国的4%,黄松德副总裁说,他们未来的计划是争取做到全国的10%。但是,温氏不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制造型企业,有很多个性化需求比较明显的领域,IT系统未来怎么支持这样的计划?

  比如,别的行业是按照订单生产,而养殖行业要按照订单销售。畜牧行业有一个具体的特点,各地喜欢不同种类的鸡种,如广东喜欢麻鸡和土鸡等,各地客户订货因为是活物,运输不能超过300公里的范围,所以都是接到客户的订单才发货,不会没有目的将鸡运到那里。

  也因为这样的特殊性,生产需要提前一年左右进行预测,种苗起码要半年以上培育。传统的ERP并没有这种销售模式和预测形式。

  又比如饲料原料的运输,这个运输模块与国际传统的配送物流有很大的距离。例如,饲料原料交货在印尼,然后运回广州,再转到小船,然后用汽车运回,运输过程中流程多,并且有很大的损耗,不是传统的ERP的集装箱的形式。

  如果采用经典的采购和物流模块,就与整个业务完全割裂了。为了不形成信息孤岛,他们必须在诸多领域进行二次开发。

  目前通用的应用软件不能实现温氏的需要;而全部自己开发,企业又没这个能力;如果要委托一个软件公司全盘开发,也造成大量重复劳动,做出来水平不高。所以,严教授决定在一些通用性较强的比较成熟财务、人力资源、公共管理ERP软件公司的产品中选型,再进行适合温氏个性化的二次开发。

  “首先它必须有一个ERP软件产品的公司,必须有自己产品和好的产品基础;其次,从技术上要有一定的先进性,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严教授说,“尤其要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有一个比较好的二次开发平台,可以提高开发的效率。”

  严教授认为,选择了金蝶EAS给二次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减少了一些很繁琐很大量的编码工作,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流程模型的建立上。“我们在金蝶的BOS平台上开发,可以减少70~80%的编码工作量。”他说。

  他的计划是先在试点单位使用,然后开始推广,预计来年上半年基本解决公司核心业务;第二期解决外围的业余领域的应用需求;第三期工程进行信息挖掘、数据分析的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