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栏量明显减少
前几年,通过炒种养殖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少数人确实发了财,但大多数养羊户赔了本,五、六千元一只的羊仅卖了七、八佰元,许多养羊户不得不忍痛卖掉,一时间饲养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以山羊最为明显。
负面效应不仅表现在经济上,更多地是使人们对发展养羊失去了信心,也使养羊业的发展失去了后劲,原先养羊户中不乏有年轻人,但现在放羊的大多数是60岁左右的人,随着这些人年龄的增大,养羊户在逐年减少,数量规模也相应变小,并且显现出后继无人的发展趋势。
二、品种混杂,性能退化
近几年,通过引进波尔山羊、无角多赛特等品种进行改良,虽然目的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按照《种畜禽管理条例》去执行,出现了炒种热,良种得不到良养,发挥不出改良优势,同时也失去了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性,还不如饲养一些原始的当地品种,偏离了改良方向。
原来品种的一些优良生产性能如发情早、好配种、多胎、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等也明显退化,当地品种资源受到侵害,造成了现在养的山羊和绵羊很难说是什么品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增加了流行病发生的危险。
三、管理方式粗放,经营水平低下
近年来,各地虽然建了不少养殖小区,但是利用率较低,养羊方式仍以家庭为单位放牧为主,卫生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饲养者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靠老经验养殖,接受新知识能力慢,新技术应用较少,致使羊群呈现“秋肥冬瘦春死”的状况,发现羊只有病后简单打上几针,不见效就随意处理掉,不报告兽医管理部门,这样一方面在临床上很少积累到治疗经验,培养不出高水平的畜牧兽医人才,更不利于畜牧科技的发展。现在专业教科书上的一些数据大多是十年前的研究成果,与现在的畜牧业发展形式很不适应;另一方面也使有病的畜产品流向市场,为养殖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饲草短缺,疾病增多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各地开发投入加大,原先可以放牧的沟头坝岭、盐碱荒地被利用起来,天然草场减少;种植小麦、玉米效益增加,牧草种植亩数减少,加上作物还田,秸秆利用率低,这又减少了一大饲草来源;化学灭草剂的应用,田间杂草减少,相比而言,由于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影响羊生长发育的病因增多,普通病发病率增高,少数灭绝的传染病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寄生虫病呈高发态势。草少、病多成为制约养羊业发展的两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