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稳”护航生猪稳产保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在一系列保产稳供政策作用下,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已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0%以上。由于养殖效益仍较可观,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仍很高。预计后期猪肉供给状况将持续改善,到2021年上半年,产能有望完全恢复。

    在看到生猪养殖户补栏积极性的同时,也需根据生猪价格形势变化和存栏、补栏情况,提前谋划稳信心、稳收入和稳资金的措施,确保养殖户不因生猪价格大起大落而信心动摇、收入不稳、资金缺失,进而影响生猪产能。

    首先要稳信心。生猪养殖户的信心既来自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进展,也来自生猪价格的大致稳定。随着生猪存栏的增加,将来猪价下跌不可避免。因此,根据生猪养殖情况变化,一方面,加快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消除养殖户对生猪疫病的担忧;另一方面,发挥上市的生猪期货在发现价格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加强生猪价格监测和生猪养殖指导,多方面采取措施,稳定养殖户信心。

    其次要稳收入。生猪养殖是很多农民特别是脱贫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脱贫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户自然可以获得不错的利润。不过,一旦生猪价格由涨转跌,且形成下跌惯性,那么,一些脱贫人口的收入将会受到显著影响。

    与小养殖户不同,大型养殖企业通常产业链齐全,抗风险能力强,即便生猪养殖不赚钱,也能通过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生产或销售获得利润,渡过难关。比如新希望,既养猪也生产猪饲料。而近期饲料价格上涨较快,一般养殖户养殖成本陡然上升,利润被挤压。但新希望去年年底出栏生猪800万头,这些生猪可以吃自家生产的饲料,成本可控,同时新希望也可以通过销售饲料赚钱。因此,要稳收入,就必须在增加养殖户财政补贴力度的同时,让更多大型养殖企业带动小养殖户,通过大带小、大手牵小手的办法,提高小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稳定其生猪养殖收入。

    再次要稳资金。生猪养殖业对资金需求较大,一个养殖户要补栏,不仅需要盖圈舍,购买仔猪,还要准备每天的饲料,另外疫病防治也需要钱。目前,金融支持生猪养殖业,一方面采取诸如圈舍、生猪活体抵押等方式发放贷款,另一方面推出专门的“生猪企业贷”。生猪养殖业风险大,一次非洲猪瘟疫情,就能让有的养殖户亏损累累,影响偿还银行信贷的能力。当猪价从高位开始下降,一些商业银行出于防控风险的考虑,会有意识收缩信贷投放量,进而影响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和正常出栏。因此,随着生猪价格高位震荡回落,如何确保养殖户在猪价下跌期间的融资需求、解除其后顾之忧,也需要未雨绸缪。         (金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