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我们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如何防贫返贫是重要的新课题。解决防贫返贫问题路径有很多,以我县引进牧原集团生猪产业为例,建立防贫新机制,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牧原集团扶贫防贫的机制
牧原集团是闻名全国的大型现代化养猪企业,在全国49个贫困县建成生猪养殖产业扶贫基地。牧原集团把生猪主业做成扶贫产业,使大面积的贫困户受益。2020年10月9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对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牧原实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秦英林在仅40个先进个人中获此殊荣。
牧原集团利用生猪产业,助推扶贫脱贫防贫的奥妙在哪呢?
牧原集团坚持把脱贫攻坚和企业经营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推进落实,紧紧依托养殖主业开展产业扶贫工作,结合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实施推广“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5+“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河南省内乡县余关镇楝村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9年牧原集团在这里投资建设了年产3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场,直接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帮扶建设新农村社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使全村农户集中居住,享受到统一的公众服务;扶持建成薄核桃基地近万亩,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从而获得稳定长远的效益。该村已从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中国最美丽乡村”“河南水美乡村”。
企业扶贫不是光给钱,而是给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才是企业扶贫行稳致远的关键。牧原集团积极围绕主业和上下游产业,整合优势资源,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在养猪产业链上就业增收。对有正常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直接通过专业培训安排就业,将其转化为养猪产业工人,月工资4000元左右;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在企业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月工资一般在2000元左右。
如何让劳动能力弱的贫困户也能尽快增收而脱贫致富,而且能长期收益,不再返贫,是牧原集团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结合国家扶贫政策,牧原集团积极与地方扶贫工作对接,与项目所在县政府、金融机构创新实施“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5+”扶贫防贫模式,就是由政府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成立合作社,政府和牧原担保增信,贫困户向国家开发银行或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申请扶贫贷款,交由合作社建设猪舍,企业租赁猪舍养猪,并负责最终还本付息,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获得稳定资产分红,3000—3600元,承诺连续收益10年。
这样的模式,这样的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贫困户、低收入者不再返贫。
阜宁引进牧原项目带来的效应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县政协全力以赴招引和协调,牧原集团项目于2020年4月终于落户阜宁,5月动工兴建。目前座落在羊寨镇世明村的牧原阜宁一场,一期工程已建成,生猪已进栏,饲料加工厂也进入验收阶段。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走进工地真是车水马龙,热火朝天,一片繁忙。再过两个月,将有一批新的猪舍建成,另有三幢6层猪舍已下了地基。全部投产后,将有41.6万头肥猪出栏。总投资达6—7亿元,当地用工在700人左右,年收入每人在6万元。
一个以带动区域发展,带动当地扶贫防贫的好项目悄然崛起在黄河故道旁,让人看了震惊和惊喜。
我们在现场工地上,采访了三位当地的打工者。
世明村三组王新华,今年61岁,全家5口人,基本收入主要是种麦和山芋、玉米,现在出租了土地拿到了一部分现金,每天在工地打工,因年龄大,干轻活,每天100元现金当月领取。他说,在家门口每天苦这些钱,又不吃大苦,真好!
陈秀,55岁,世明村五组人,两年前丈夫因癌症去世,家中贫困,仍有6万元的欠债。现在每天过来打工,骑自行车早出晚归,每天收入120元,因为她不到60岁,算整劳力。看到他们干活,就是用自来水冲场地,还供应午餐和晚餐,很开心的样子。她说,在家门口干活,再苦也不累,只要每天有活干,有钱拿,不怕口袋里没有钱。
高乃明,今年50岁,吃低保,村里有名的困难户。看上去反应不是很灵敏。问他在工地干什么活?他一手递过一支烟,一手提起大塑料袋,告诉我:在工地上捡垃圾和废品,干干歇歇,有吃有喝。说着还笑出声来,在采访时,一下子围了十多个人,都说办大养猪场好,我们都有钱挣了。
牧原阜宁一场周中兴经理介绍,牧原生猪饲养模式,是一套完整智能化饲养方式,猪舍四周没有那种臭气熏人的味道,连蚊虫也很少,猪粪便有严格的处理程序,为周边农田提供有机肥。从打工者和当地干部的访谈中,让人感受到牧原落户阜宁已有强烈的正面效应,对地区扶贫防贫带来长期的效应,是必然的。
从牧原项目落户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牧原集团生猪产业,是造血扶贫防贫的成功范例,引进落户到阜宁,是阜宁之兴,改变了阜宁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让阜宁百万生猪大县的目标成为了现实。同时,对于我们地区农村的困难户防贫、低收入者增加收入,提供了一个宏大的平台。引进牧原项目,我们应该如何运作,发挥更大的效应?
一是要解决思想,用足用活政策。一个项目再好,落户也要很多门槛。我们年年讲、天天讲解放思想,但好的项目到面前,仍然会推三阻四。牧原的现代化养猪风靡全国,一致叫好,到阜宁后,我们仍有人持怀疑态度,明明是智能化养猪无污染,仍有怕这怕那的,说千年养猪哪有没气味。有人担心用地多,实际上以我们传统的万头猪场用地计算,牧原用地只是五分之一,是一种集约化的生猪饲养。还有人担心,这么大型猪场,发生瘟疫怎么办?引进牧原项目,正是保证防止发生大规模的疫情,不会再发生前两年那种提到疫情色变的状况,保正猪肉的正常供应,做到疫情可控,猪肉有保障。
为此,我们要在思想上上个台阶。要给牧原项目在阜宁实施提供真心真意服务,开一只亮下去的绿灯。在农户小额资金贷款投放猪场,在道路扩宽,用电用水的优惠政策上,要保证政策到位,保证牧原项目在阜宁健康发展。
二是项目扶贫防贫大有可为,要在招引项目上下硬功夫。无论是牧原生猪项目,还是我们考察的周边一些市县建立防贫新机制,都把项目与防贫紧紧结合起来。要招引一些适应我们阜宁产业规划,阜宁农村劳动力比较适合的项目,让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众离家不离村,离村不出镇,出门就能做工挣到钱。例如大型服装加工厂,大型林果加工企业都起到带头就业,能脱贫后不再返贫。我们招商时,就要把扶贫防贫考虑进去,建园区也要纳入其中。
三是建立扶贫防贫新机制,关键还是各级党委、政府开辟新渠道,创立新项目,建立新产业。而做到此,干部勇于担当,奋勇当先,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得失显得十分重要。牧原项目引进阜宁,就是我们的干部用真心,使硬劲,一心想在项目上,一心想在扶贫防贫上。我们要弘扬这种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事精神和作风,干一件事就干到底,要有勇气和志气,为阜宁的防贫新机制的建立,为阜宁百姓的福祉而奋斗不止,拼着命干!
(作者系县政协委员、《阜商》杂志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