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巴彥万润公司“养肥”生猪产业

巴彦县的姜振志养了十几年猪,前些年卖猪是他最发愁的事。“自从成立了万润公司,我可有了‘定心丸’。”4年前,老姜往万润公司送猪,从最初几十头到如今一年3万多头,养猪规模逐渐扩大,老姜的增收账也越算越精:“猪卖到这儿,能省不少运输和人工成本,万润的收购价一斤比市场还能高一毛钱。今年赶上猪价上涨,每头猪纯利润最高能有2500元。”

姜振志说的万润公司,就是巴彦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这个坐落在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巴彦县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突破肉类屠宰加工的老本行,逐渐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布局,从种猪繁育、生猪屠宰到肉品加工、终端销售,形成全产业链增值合力,助力龙江生猪身价倍增。

引进先进设备 源头把控质量

“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查验证明、感官检验都通过了。”11月中旬,养猪专业户姜振志给巴彦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简称“万润”)送了两车共计100余头生猪。生猪进厂前,严格的质量检验是第一关。老姜感慨:“进厂检测虽然严格,但我心里有底,绝对符合送检标准。”

像姜振志一样给万润公司送生猪的养殖户,有很多。巴彦万润副总经理徐春波说:“为了满足加工需求,公司号召成立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让农民参与进来,技术服务团队给予技术支撑,养殖户统一按照公司提供的兽药、饲料、技术标准养殖。商品猪统一回收,保证生猪的品质与安全。”

一方面规范“散户”养殖,一方面,万润公司也成立自己的养殖公司。2017年,巴彦县康宇养殖有限公司投产。公司负责人于文东介绍,康宇公司引进母猪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螺旋自动料线、新型B超测孕仪、欧式产床、全自动雾化消毒设备等先进的饲养设施设备。先后从上海种猪繁育基地引进原种猪1200头,目前已经产仔7000余头,存栏生猪近8000头,年出栏种猪25000头,无抗绿色生猪25000头。预计今年新增销售收入35000万元,带动就业200多人。

对标消费市场 夯实产业链核心

在巴彦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记者亲眼见证了年15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的“硬实力”。

一头宰前检疫合格的生猪,淋浴后进入麻电机无痛电麻,历经宰割、检测等30多道加工程序,将整头白条猪分割为大概40个品类,看似复杂的加工,仅用45分钟便可进入急冻库,最高时效可达到350头/小时。

车间里,人工与大型机械联合作业,实行半自动化屠宰流程,开膛和分割基本由技术成熟的工人操作,工人们必须做到眼疾手快下刀准,因为分割肉的成本控制始于师傅刀下。

三十多岁的赵静,是分割车间的主任。她从普通工人干到现在,成为一名不可替代的专业人才。一技傍身的赵静,特别热爱自己的工作,“万润给了我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且现在我每月工资能达到6000元,比一般上班族都挣得多。”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爆发,整个生猪行业陷入低谷。万润公司董事长王玉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是企业生产发展的根本。于是,他们重新装修了检测实验室,配备了荧光定量PCR检测仪、酶标分析仪、视频显微镜等检测检验仪器和专业检测技术人员,按照“头头采、批批检,全覆盖”原则全面开展检测工作。徐春波介绍:“屠宰加工车间,我们完全实现了加工过程的屠体、胴体、肉品和副产品均不着地,红脏、白脏分别输送至加工间,全程与生产线同步及时清洗消毒,做到每输送一次清洗消毒一次,避免污染。”

2019年,万润总屠宰生猪量54万头。截至今年11月末,屠宰生猪22万头,营业收入8.65亿元。同时万润冷鲜排酸肉产品已经得到上海、浙江、哈尔滨等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冻猪分割品受到各地客商和百姓的青睐。

从生到熟 形成产业闭环价值链

说起哈尔滨特产,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红肠。

从好生肉到好红肠,一共有几步?万润公司做到只用一步——成立哈尔滨寒鲜食品有限公司,不但生产传统的哈尔滨红肠,还有儿童肠、经典风干肠、特色小肚、午餐肉、风味熏酱制品、休闲调理品等,设计年生产能力2万吨。

公司引进了德国灌肠机,配备全套不锈钢设施设备、速冻库、冷藏库、低温腌制间、低温储藏库,并建设了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从产品原料缓化、修割、绞肉(斩拌)、制馅、腌制、拌馅、灌肠、蒸煮、熏烤到包装入库,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生产。

在寒鲜食品公司的观光长廊内,记者清楚地看到一根红肠的生产过程——将肠衣套入机器,调好参数,几秒钟,十几节红肠依次灌好。

“尽管万润经历了诸多磨难,但未来,我们依然坚持打造安全放心生猪产业链一体化工程。”王玉海坚定地说,“2021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生猪屠宰加工规模和龙头带基地示范引领效应,计划种母猪存栏量达到2500头,年出栏种公猪2000头,育肥猪40000头,实现产值30000万元。同时,继续加大哈尔滨农产品终端专卖店开设力度,争取2025年前,省内建成终端专卖连锁店50家,公司年销售收入力争达20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