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一升、一稳、两增、多出”特点
我省实现生猪稳产与保供双目标
从省政府新闻办12月10日召开的河北省重要农产品保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生猪生产恢复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猪稳产保供决策部署,积极出台稳定生猪生产政策措施,强化生产技术指导,大力推进生猪养殖转型升级。目前,全省生猪生产恢复势头强劲,猪肉产品供应充足,全省生猪生产呈现“一升、一稳、两增、多出”的特点,实现了生猪稳产与保供双目标。
“一升”,即生猪生产快速回升。据国调队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1679.8万头,同比增长21.9%,比上一季度增长147.7万头,恢复到正常年份的86.2%,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今年年底恢复到正常年份80%”的任务目标。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78.8万头,同比增长26.7%,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5.6%。
“一稳”,即猪肉市场供应平稳。据全省30个价格监测点统计,截至12月4日,全省猪肉均价44.5元/公斤,较全国平均价格低6%。全省猪肉市场供应充足平稳。
“两增”,即生猪补栏积极性和猪肉替代品明显增加。据监测统计,截至12月4日,全省仔猪均价71.5元/公斤,价格逐渐回落,供应量增加。商品猪纯盈利约2000元/头,效益提升,生猪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持续提高。全省肉类替代品生产充足,特别是奶类产量增幅明显,价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三季度末,全省禽肉产量68.7万吨,同比增长0.8%;牛肉产量43.7万吨、羊肉产量21.6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禽蛋产量293.3万吨,同比增长0.3%;生牛奶产量355.6万吨,同比增长10.9%。截至12月4日,鸡蛋平均价格7.2元/公斤,较全国平均价格低21.4%;白条鸡价格15.5元/公斤,较全国平均价格低27.7%;牛肉价格73.4元/公斤,较全国平均价格低14.6%;羊肉价格76.4元/公斤,较全国平均价格低7.1%。
“多出”,即猪肉调出量较多。据监测,今年1至11月,全省调出生猪850万头,平均每天净调出生猪2.5万多头,其中调往京津约7500头,充分发挥了全国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京津“菜篮子”供应基地作用。
为实现生猪稳产与保供目标,我省启动大型集团养猪与中小散户补养“双引擎”,吸引新希望、牧原等一批国内生猪养殖领军企业到河北投资建场。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有78个县计划新建、改扩建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25家,投资约110亿元,年末预计可增加生猪存栏200余万头。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指导中小养猪场(户)改善设施装备,引导带动有条件的中小型生猪养殖场转型升级,逐步发展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解决生猪养殖企业土地和信贷“双难题”。省农业农村厅和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规定生猪养殖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不受15亩限制;生猪养殖设施用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在补划的基础上,使用面积不超过项目用地15%、最多不超过30亩的基本农田。为提高用地取得效率,将包括生猪养殖用地在内的设施农业用地备案权限由县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下放至乡镇政府。此外,省农业农村厅与省银保监局、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下发通知,加大对生猪养殖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解决生猪养殖企业资金缺口,降低融资负担和成本。
建立生猪生产预警与技术服务“双机制”。省农业农村厅每周统计监测30个农贸市场生猪、仔猪、猪肉以及其他替代肉品价格,分析市场价格走向,及时指导生猪生产。每月对全省6700家生猪规模养殖场跟踪调度,及时监测生猪产能恢复情况,为生猪产能恢复提供支撑。多次召开全省生猪稳产调度会,对产能恢复慢的市县采取视频指导、调研指导、座谈指导和督促指导,加快发展步伐。组织生猪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印发技术指南、开展技术培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指导生猪生产。向养殖场户发放宣传资料,帮助养殖场户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组织2期非洲猪瘟防控政策和养殖技术网络视频培训,参加人员达到2万人,为生猪养殖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