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学名棘胸蛙,拉丁学名:Paa spinosa,与棘胸蛙同科不同种常见的有:棘腹蛙 Paa (paa) boulengeri ,双团棘胸蛙 P. (P.) yunnanen;它们都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山涧小溪或附近岩石中,肉嫩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铁、磷及维生素A、B等10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疾最良,产妇尤佳。”此外石蛙的蝌蚪还具有乌发、清毒接疮之功效,蛙卵则可明目,是传统医食兼用的名贵两栖动物。经专家检测分析,石蛙(棘胸蛙、棘腹蛙)其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55%~19.39%,脂肪含量较低,肌肉中脂肪含量仅为0.29%,蛙皮脂肪含量仅为0.26%。肌肉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39.36,蛙皮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29.8%。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中DHA(二十二碳六稀酸)和EPA(二十碳五稀酸)两种物质历来是人们所称的脑黄金、脑白金的主要成分,在棘腹蛙肌肉中DHA含量为3.35%,EPA含量为3.7%。蛙皮中DHA含量1.14%,EPA含量1.54%。DHA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自身不能合成但又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的主要组成成分,EPA能提高人体细胞的再生能力,增强人的免疫能力,长期实用棘腹蛙能提高大脑的活动功能,增强记忆力,防止大脑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石蛙需求越来越大,由于过度捕捉,野生石蛙资源锐减,数量稀少,个体变小,如再不予以积极保护,将会濒临灭绝。
我国人民食用石蛙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它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被人们称之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石蛙体似虎纹蛙大小,但粗壮肉肥。成蛙体长13~15cm,体重200~300g,个别可达到400g以上;其皮肤粗糙,背部呈暗灰色,多肉疣,不仅背部有疣,头、四肢和体侧也布满小的肉疣,疣上还有分散的小黑棘。石蛙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穴居,以暗湿、安静、光少、水源充足和卫生洁静处较易饲养。每年11月底至第2年4月中旬为冬眠期.在气温25~30℃、水温22~30℃时生长速度最快,在生长季节昼伏夜出。在石蛙生活的地方,大都有毒性猛烈的蕲蛇。所以它全身呈灰黑色,皮肤稍粗,与深山密林中的石崖相仿。因捕捉石蛙既要提防蕲蛇,又要在晚上才能抓到,故此菜犹显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