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鹰属鸟纲、隼形目、鹰科。又名“黄鹰”、“鹞鹰”、“牙鹰”、“鹞子”、“细胸”、“朵子”,拉丁学名为Accipiter nisus。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部的新疆、青海、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和东北地区,冬季南迁至黄河以南的广大区域。
雀鹰体长31~40厘米。上体呈苍灰色,头顶及后颈部为乌灰色,颏和喉部为白色,眼部为黄色。尾羽有4~5道黑色横斑,前端逐渐变为白色,羽干则沾有棕色。下体为白色,并有浓密的茶栗色横斑。喉部有黑色细纵纹。嘴部为暗灰蓝色。脚和趾均呈黄色,蜡膜为绿黄色,爪为黑色。
雀鹰通常栖息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或稀疏林间,也见于村落和溪流临近地带。喜在高山幼树上筑巢。它的的飞行能力很强,速度极快,每小时可达数百公里。主要捕食田鼠、麻雀等小型动物。每年5月间进入繁殖期,每窝可产卵4~5枚。市民大熊(化名)前几天迷上了一种新宠物——鹰。在我市主城区,玩鹰的人比较神秘,但并不稀少,大熊介绍说:主城圈子里的鹰友,约有10多个。
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处范宗强处长表示,只要经过林业部门批准,可以驯养,但要特别注意安全。驯鹰也是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的文化。
雀鹰飞过群鸟散尽
大熊居住在石坪桥,他现在驯养的是雀鹰,属中小型猛禽,体型较小,翅膀张开不到1米宽。不出门时,雀鹰安静地立在架子上,胸脯挺得老高,纹丝不动,一双锐利的眼睛寒气逼人。这神态,很像训练有素的特工。
每当雀鹰在空中飞过,附近的麻雀、鸽子、相思鸟等就会四散奔逃,因为它们是雀鹰最喜欢的食物。雀鹰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到数百公里,且耐力超强,可长时间飞行。雀鹰发现小鸟后就穷追不舍,将小鸟赶到无处藏身的空旷地,抓回吃掉。据统计,一只雀鹰从出生到学会飞翔,将吃掉近百只小鸟或几十只老鼠。
“刚开始驯养时,不能让它吃得太饱。”大熊说:“我在人民公园买了很多死掉的小鸟,冻在冰箱里,每天喂它一只。这些小鸟都是正常死亡的,没有病菌,每月花掉近百元。”
为驯鹰双手被抓伤
雀鹰天性孤傲,大熊将它接回来后,先要花半个月时间互相接近,用手拿着食物去喂它,让它熟悉气味。建立信任后,再花一段时间,才能伸手过去,让它站在自己手臂上。
这一步是鹰减少野性,和人接近最关键的一步。其间鹰的野性会反复发作,有时它发起狂来,一双利爪将大熊的双手抓得稀烂,甚至可能扑过来啄瞎人的眼睛。大熊为此戴了厚厚的手套,双手依然受伤严重,有六七条深浅不同的伤痕。
接下来是放鹰。大熊常到奥体中心去,这里没什么大树,地势开阔,行人较少。他先用一根3米左右长的绳子,套住鹰的脚,让它飞出去,发出口令,再拉回来。鹰熟悉了这种口令后,再把绳子延长到5米、8米、10米……直到双方彼此完全信任,将绳子去掉,吹声口哨,鹰就会刹住飞翔的翅膀,飞回来,落到大熊的肩上。
鹰友遍布全国各地
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驯鹰起源于北方,清朝时期曾非常流行。曾有一个叫鹰屯的地方,出了数不清的驯鹰高手——春天将幼鹰抓回来,慢慢训练,秋天让它帮助自己打猎,能逮住许多野兔及其他小动物。在阿拉伯地区,驯鹰曾是贵族的象征。欧洲还有一些搞滑翔的人迷驯鹰,经常和爱鹰一起飞翔,还给鹰洗澡。
现在,职业驯鹰人越来越少,业余驯鹰人越来越多。据大熊介绍,现在鹰友遍布全国各地,内地已逐渐普及。在重庆主城区,鹰友一般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态度积极向上,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痴迷鹰的凶猛和刚强,对野生动物有深厚感情,以此增加生活乐趣,还从鹰的身上学到人生态度,增强力量。
与另类宠物和谐共处
大熊原是河北一名公务员,一次偶然,邂逅了一名美丽的重庆姑娘,随后放弃公职,来到重庆生活。
“人们说狗通人性,其实任何动物都一样,能和他们交流,我感到很快乐。”大熊家的客厅里,养了绿色蜥蜴、蝎子、蛇、蜘蛛等另类宠物,每只动物都和大熊关系很好。蜥蜴饿了,会趴在玻璃窗上,不断点头,提示主人:该给我喂菜了。
“我不能容忍任何屠杀野生动物的行为,人要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前不久,大熊发现有家酒店准备杀一只猫头鹰,他立即掏钱买下来,寻思天气暖和后,将它放归自然。大熊的邻居已习惯了大熊的另类宠物,整栋居民楼和睦安静。大熊说:重庆以越来越宽容的态度对待我们,社会生活越来越多元,所以我们不但能和动物和谐相处,也能和人和睦相处。(首席记者刘邦云网络编辑:李平 重庆晚报)